蘇州大學:為何改革研究生培養(yǎng)工作院校動態(tài)
點擊數(shù):
/ 作者:小鷹 / 2019-04-03
蘇州大學,研究生培養(yǎng)
日前,蘇州大學在校內積極開展2019年“博士研究生候選人”培養(yǎng)計劃的遴選工作。選拔出的一批學術型優(yōu)秀碩士研究生新生,將以“博士研究生候選人”身份直接進入“綠色通道”,修讀碩博一體化研究生課程,考核合格后,還能直接轉入博士研究生階段開展科學研究。
2017年底,蘇州大學作為全國范圍內遴選的14所高校之一,獲批教育部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。去年,學校出臺系列文件,在博士研究生招生選拔、研究生指導教師上崗招生等方面全面改革。“博士研究生候選人”培養(yǎng)計劃正是該校深化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后新推出的。
研究生:“333”選拔錄取 培養(yǎng)精英人才
今年報考蘇州大學碩士研究生的人數(shù)多達31795人,近3年報考人數(shù)也一直穩(wěn)居江蘇省高校榜首。坐擁天時地利人和的蘇州大學,為何要破冰改革研究生培養(yǎng)工作?
“社會、學校、學生的需求,是改革深入的內生動力。”蘇州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曹健介紹,學校現(xiàn)有1.7萬余名在校研究生、3000多名校內外研究生指導教師,學位點覆蓋除軍事學外的所有學科門類,這為改革培植了土壤。
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,蘇州大學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為契機,在探索高層次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上先行先試。去年,學校在保留原有公開招考、碩博連讀和申請—考核的招生方式上,又啟動實施了“博士研究生候選人”培養(yǎng)計劃,進一步完善博士研究生“333”招生選拔模式。首批2018級錄取的學術型碩士生中,經(jīng)本人申請、學??己?、雙向選拔,共有15個學院(部)的70名學生入選。
物理學專業(yè)研一學生田宇,在入選“博士研究生候選人”后深刻體會到科研學習的充實,他除了要參加2年碩博一體化課程學習,還有3年科研訓練和學位論文階段的學習,學習內容涉及物理、化學、材料等多個交叉學科。“因為對未來有了更明確的目標,我會主動用心地去開展一些科研探索,定期與導師交流研究方案。”田宇說,目前自己已有一項自主發(fā)明專利獲得授權,未來通過交叉學科研究,希望開展更多解決實際問題的創(chuàng)新性工作。
“‘博士研究生候選人’培養(yǎng)計劃,并非簡單的‘碩士+博士’培養(yǎng),而是貫通碩博培養(yǎng)過程,實行連續(xù)、分段式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。”蘇州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主任盧瑋解釋,針對性的培養(yǎng)方案更有利于激發(fā)學生活力,引導學生在“真學”問題上實現(xiàn)重點突破。
導師:逢招生必申請 還要具備“3+1”能力
優(yōu)秀人才的選拔方式拓寬,是否意味著導師省心省力?
早在2010年,蘇州大學就率先成立全國首家導師學院,至今,在蘇州大學導師學院參加培訓的教師已超過2000人次。“在研究生培養(yǎng)的全過程中,導師承擔起‘無限責任’,既當學業(yè)導師,也是學生的思想政治導師、事業(yè)伙伴和人生朋友。”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看來,師生就像一條戰(zhàn)壕里的戰(zhàn)友,既有共同維護的學術共同體,也有共同成長、共克難題的聯(lián)系。
“導師”不是固定頭銜,而是指導培養(yǎng)高層次專門人才的重要工作崗位。為更加明確導師崗位責任,去年4月,蘇州大學出臺文件打破導師終身制這一堅冰,向所有符合上崗招生條件的、具有副教授(含副教授)以上教師全面開放博士研究生招生崗位,實現(xiàn)導師競爭上崗。
不惟資歷、不惟頭銜和年齡,但“逢招必申請”。在學術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上崗招生申請制中,蘇州大學明確規(guī)定申請導師需具備“3+1”能力,“3”是指在“科研活躍度、學術貢獻度、師生關系和諧度”三方面具有突出成績,通過教書育人、學術水平、科研條件、科研平臺等方面綜合考核競爭上崗;而“1”要求首次招生的導師需在上崗前參加導師學院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,以充分了解掌握研究生教育和培養(yǎng)的各項政策、規(guī)章和制度等。
“辦人民滿意的教育,順應研究生教育‘服務需求、提高質量’的主線,蘇大蹄疾步穩(wěn)地推進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工作,以此帶動研究生培養(yǎng)工作的整體提升,將國家對教育發(fā)展的新要求、群眾對教育發(fā)展的新期待、學校對教育發(fā)展的新目標落到實處。”蘇州大學黨委書記江涌說。



關注微信公眾號,了解更多調劑動態(tài)
24h調劑熱線:15099997889
24h調劑熱線:15099997889